硬件模式走不通,华为云缺乏阿里云式基因难成规模( 二 )

过去的三年间,全球的云计算浪潮打死了一众硬件厂商,惠普3年前退出、思科2年前关掉、IBM今年也不做公有云了。这显示了硬件厂商并不适合做云计算,软件厂商才是天生长在云上的,阿里云华为云天上地下的命运从出身就决定了。

2、 云计算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不只是用来计算

阿里云华为云的巨大差距除了后者先天残疾,还有后天发展畸形的问题。硬件厂商天然对云计算的看法就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这和亚马逊、阿里云就有巨大的差异,而华为也不能免俗。在硬件企业的眼中,云计算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芯片。以前企业们是买服务器、小型机来计算,现在是IBM和华为这类企业不再直接把服务器卖给企业,而是中间建了一个中转站,用云计算的名义把分租的计算卖给企业

但亚马逊、阿里云这类企业最早要做云计算,是因为自己有业务需求:电商的峰谷流量差异太大,传统服务器没办法满足大促的峰值,智能化需要统一的数据和技术,这些都是云能够解决的。所以他们的世界观是用云来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或者工具。

对企业而言,当然是后者能够带来价值增量。阿里一年几万亿的交易,只有几百个运营,这其中就是机器替代人类做了海量决策。在这数字经济时代,阿里自身率先做到了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铁还需自身硬,阿里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让用户相信,他有赋予用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能力。毕竟在未来时代,只有在运营过程中实现了全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企业才能拥有一个不断自我进化的 “企业大脑”化,最终实现商业智能的终极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