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模式走不通,华为云缺乏阿里云式基因难成规模( 三 )

阿里云华为云对云计算的理解前者精确长远、后者片面短视,广大用户自然会选择更有未来的阿里云服务。

3、 组织内部的掣肘:左右手互搏

阿里云华为云的发展还有现实问题的考量,这就是华为云这样的硬件厂商的悲剧宿命了,对于硬件厂商来说,若是大力发展云计算,势必与自身原有的业务产生冲突。就像一条不断吞噬自己的衔尾蛇,凭借吞噬自己的身体成长。

在传统硬件模式的架构下,如果需要更高处理能力或是更大存储空间,用户通常会选用纵向扩充模式,也就是采购更高级、更强大的服务器来实现,比如选择大型服务器或高端小型机。随着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用户便不得不选择再次升级硬件设备。新客户源源不断涌入,旧客户需要持续升级,传统模式下硬件厂商躺着挣钱十分快活。

而进入云时代,作为一个开始做云服务的硬件厂商。客户可以进硬件部门,买了“物理服务器+网络+存储”三件套;但也可以进华为云的门,买了云化的计算资源。但这两个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差异巨大,“华为内部有个数据,同样计算量的云部署和盒子部署,收入比大概是1:5。一个生意,卖盒子是5亿元,卖云才1亿元。而且云达到盈亏平衡点需要忍耐数年。”BM内部也有类似掣肘——如果用户纷纷投向云计算怀抱,不再进行硬件设备采购,取而代之的是采购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设备商们的饭碗也就不保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