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回应“木兰”套壳争议:当事人5年不得晋升

中科院回应“木兰”套壳争议:当事人5年不得晋升


2020 年 1 月 15 日 , 一则从中科院传出的消息曾让外界为之振奋:中科院计算技术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编程语言“木兰(Mulan)” 。

\n

在当时的宣布中 , 这款编程语言的几大属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木兰”语言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雷称 , “木兰”由团队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 , 面向智能物联应用 , 且与之配套的编译器与集成开发工具 , 也由团队自主实现 。

\n

然而 , “木兰”语言一经发布 , 就被一些使用者发现 , 这似乎是一款 Python 语言的套壳产品 。

\n

“木兰”疑似换皮的讨论迅速发酵 , 针对网络质疑 , 刘雷在科学网上发表回应称 , “木兰”语言在 8 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 , 在 32 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 Python 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 , 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