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回应“木兰”套壳争议:当事人5年不得晋升( 二 )

\n

中科院计算所科研道德委员会后组织对此事初步调查 , 并在 1 月 19 日表示:“木兰”语言产品的开发包中包含了 Python 开源编译器 , 对外却声称“全自主” , 该行为存在欺瞒与虚假陈述的科研不端问题 。

\n

1 月 23 日 , 中科院计算所公开了对涉事人、计算所员工刘雷的更多处罚细节 。

\n

\n

根据调查小组和计算所科研道德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结果 , 首先 , 刘雷确实是计算所员工 , 工程师岗位 , 拥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 , 但并非“副研究员”;与此同时 , 他也是中科智芯公司负责人 , 负责带领团队开发面向青少年编程教育的“木兰”语言 , “木兰”语言分为 MiniLua 和 u Lang 前后两个版本;u Lang 以 Python 为基础 , 在语法上做了一些 C++风格的修改 , 刘雷团队实现了编译器前端 , 语言后端和运行环境直接使用 Python 系统 , 宣传“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编程语言”属虚假陈述 。

\n

根据调查结果 , 刘雷工作期间 , 作为课题负责人一共获得过五项企业委托课题 , 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七项 , 承担一项所内创新项目(已追回) , “木兰”未获得过国家科研项目资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