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盘中国互联网的闹市文化( 三 )

异类崛起

露天卖场的地主和商业街的开发商,有着不一样的经营思路。

地主几乎没有太多参与,顾客只要买一张大通票,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光顾卖场,商贩们只要打响了招牌,就不愁用户不来。

开发商聪明了许多,不向顾客收钱,而是将店铺兜售给商家们。生意想要做的好,当然要选一个黄金位置,商业街的入口逐渐交到了商家手里。

早期的商业街和卖场没有太大区别,原先有余财的商家成为第一批掘金者,楼越建越高,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偶尔发现有几家新店生意不错,大多会被几家大头盘过去。这样的时代持续了很多年,偶尔有人质疑是不是出现了“霸权”,也没有打破安静祥和的景象,那些大老板们被人们称为BAT,生意不错的新店被唤作“独角兽”。

直到异类崛起。

一位高智商的年轻人走进了商业街,刚开始几家店里当过小厮,最后还是决定另起炉灶。

其他商铺的经营模式很传统:先把顾客引进门,任由顾客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而为了让顾客停留的时间更长,各家开始通过自营或连锁的形式进行扩张。比如进了酒店之后发现不仅可以喝茶聊天,可以看一场电影,玩两把游戏,唱几首歌,甚至还可以直接走到有合作关系的百货商场买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