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盘中国互联网的闹市文化( 六 )

第一批逛露天大卖场的顾客以成年人居多,认知还算清醒。在店家腾讯和保安公司360矛盾爆发时,腾讯让顾客们二选一,要么进我们家的店,要么买360的服务。顾客还远没有傻到去二选一,而是静静等待执法者介入。

商业街时代的顾客明显年轻了很多,稚嫩了很多,从小就被大人带着进来,加上天生的好奇心,总喜欢去尝试新事物。不幸的是,新生代的无知无畏被变相出卖,总有一些新店以各种讨巧的方式引诱顾客,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在抖音和微信的冲突中,新生态顾客的无知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人说互联网不应该垄断,微信不应该排除异己,于是无数吃瓜群众们跟着发问:这条商业街到底属于谁?

也有人说微信又不是公家的,凭什么向抖音大开门庭,顾客们又跟着点头同意。

会不会有人跳出来说,互联网不应该有隐私,这样才会有最高的效率。我们这群顾客们也盲目去站队呢?

其实从露天大卖场进入到商业街的那一刻,闹市的开放就要加一个引号。站在上帝视角来审视这场变化,PC时代还相对和谐,远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毕竟用户可以在露天卖场里自由闲逛。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设法规避卖场模式的漏洞,一道道围墙起来了,进了一家店的门,只有主动走出来,才可以看到别家的店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