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为什么第三方数据报告总是不准?( 三 )

如果说企业官方公布的数据不具备权威性,我们可以再看看别的第三方数据。QuestMobile的《中国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在行业内传播最广泛,它的App排行榜显示,前十分别是:微信、QQ、支付宝、手机淘宝、爱奇艺、腾讯视频、百度、抖音、搜狗输入法和高德地图,跟Trustdata有不少出入,其中QQ12月的MAU是6.49亿,比TrustData的MAU多了近亿,跟腾讯三季度财报的QQ智能终端月活6.979亿非常接近。

我们再看手机数据。Trustdata第二份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品牌占比,荣耀8.5%,小米12.6%,然而在赛诺的数据中,荣耀以5427万台销量超越苹果(5270万台)跻身中国市场TOP4,仅次于OPPO、vivo和华为。一份报告中,荣耀比小米强;另一份报告中,荣耀却远不如小米。

同一家数据机构发布的不同报告,一个产品同一个时间的关键数据有巨大出入,确实很罕见。但不同报告中,一个产品的数据差异巨大的例子却不胜枚举。“第三个报告不准”的争议,已经成为企业和第三方数据机构间的公开矛盾。

误差太大企业不满

在数据这件事情上,中国的数据机构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一直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一份报告出炉,某项指标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排序明确之后,企业要么会质疑数据机构统计数据的方法、结果或者动机,要么质疑竞争对手与数据机构“合作”进而导致数据不公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