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为什么第三方数据报告总是不准?( 四 )

2016年张一鸣炮轰数据机构艾瑞就曾引发行业争议,艾瑞当时的数据显示今日头条日活用户为“数百万”,但今日头条称多家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中其日活跃用户数都超过三千万。

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还有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之争”,俞永福某次看到数据之后同样表示震怒,拍桌子指责某数据机构和腾讯,并找一堆媒体去澄清自己才是移动浏览器老大…这两家关于谁是移动浏览器“老大”的争夺,也持续了两三年。

2016年高德与百度也一直在争论究竟谁是互联网地图老大,高德甚至不断喊话表示希望通过“嵌入第三方代码”的方式一比高下;2017年,Trustdata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关于“共享单车榜单易主,ofo登顶,摩拜呈现负增长”的结论,受到ofo质疑,ofo与摩拜单车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争,究竟谁是共享单车第一。

类似的争议发生在搜索、电商、视频、音乐、外卖诸多业务之中…如果一个领域没有数据之争,只有几种可能:

一是这个行业太小,数据机构报告都不屑于出;二是这个行业定局了,比如从来没有谁敢和微信来争第一;三是这个行业不再景气,共享单车、浏览器,现在就不争了。当然,只要涉及到排坐次,就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如果说数据差距本身就很大,自然不会引发争议;如果说旗鼓相当,第三方数据机构往往难以分清孰优孰劣,如果一定要分清就会受到质疑。第三方数据机构就像球场上的裁判,有些球怎么吹都会挨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