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假新闻泛滥 新闻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13)

这本书充斥着很多流言蜚语和浮华,包括关于餐馆、权力机构的细节,以及关于结构变化的重要见解,比如网络和社交媒体是如何将报纸“分拆的”,以便让过去习惯于浏览放在前门廊上厚厚报纸的读者,也能在他们的手机上观看新闻报道。阿布拉姆森说:“现在,每一篇文章都放在自己的页面上,在那里它有独特的URL,可以被分享,并且可以快速传播。这使得新闻报道而非报纸处于相互竞争状态。”

纸媒电子化历程

这段历史记录了错失的机会、错误和艰难吸取的教训。早在1992年,《华盛顿邮报》的一份内部报告就敦促推出一种“电子产品”。报告中称:“《华盛顿邮报》应该走在这种趋势的前沿。”拉斯布里杰(Rusbridger)写道,早期,《卫报》开办了新媒体(New Media)实验室,这让许多人感到很无聊,因为当时“只有3%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和调制解调器”,这种情况与《卫报》自己的办公室没有什么不同。

1996年,《卫报》的一份商业计划得出结论,重点依然是纸媒。《伦敦时报》(London Times)编辑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预测:“互联网将在舞台上昂首阔步一个小时,然后在规模较小的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2005年,《华盛顿邮报》失去了对Facebook投资10%的机会,正如阿布拉姆森指出的那样,Facebook的回报将使该报赚得盆满钵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