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权的崩塌:当AI可以通过你的朋友了解你( 三 )

也就是说 , 如果你微博好友都是战狼团 , 那么你也会和大家一起“虽远必诛” , 如果你的微博是追星阵地 , 那么你也会深夜和姐妹们一起为idol打榜 。 一个人的网友圈子 , 决定了他的认知范围 , 也进而使得其行为可以被预测 。

看来 ,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无误了 。

圈层竖立起高墙 , 隐私在内部塌陷

这一研究虽然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进步 , 却也证实了两个我们担忧已久的问题 。

首先 , 通过推特好友的言行对于用户的言行进行精准推测 , 无疑是为信息茧房理论投了一张成立票 。

自从桑斯坦的信息茧房假设被传播开以来 , 关于这一假设的认可程度其实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下 。 尤其是近些年来社交媒体和个性化信息流的火热 , 更让很多人常常把信息茧房四字挂在嘴边 。 支持者认为算法推荐会源源不断的把符合用户兴趣的信息推荐给用户 , 最终导致用户认知闭塞 , 缺乏对世界的完整化理解 。

其反对者认为 , 人天生就会对所接受的信息表现出兴趣趋向 , 即使是报纸和书本时代 , 人们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 。 而这种选择并不会形成所谓“信息传播阻碍”“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疏离” , 所谓的茧房假说也不能成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