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权的崩塌:当AI可以通过你的朋友了解你( 四 )

可佛蒙特大学在这次研究中提出了观点——人之于信息 , 很多时候不仅是兴趣选择 , 还存有社交选择 。 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兴趣、语言风格、活跃时间与个人用户社交媒体行为存在的强关联 , 意味着一个人信息茧房是通过社交圈层搭建起来的 , 而这种茧房已经直接作用在用户的表达能力上 , 例如在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有趣现象 , 越是对政治话题感兴趣的用户 , 在社交媒体上发言的词汇量越匮乏 。 某种程度上 , 这证明了信息茧房下的传播圈层障碍越来越明显 , 长期浸淫在某一圈层的人 , 不仅仅失去了接受其他圈层信息的机会 , 也失去了接受其他圈层信息的能力 。

更可怕的是 , 通过互关好友摸清用户喜好这种技术 , 终于让我们失去了个人隐私的最后一片领地 。

奥地利法学家舍恩伯格曾经出版过一本名为《删除:忘记是在数字时代的美德》的书 , 讲述的是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被遗忘权 , 那些关于个人用户的信息 , 个人用户应有权要求网站和平台从服务器端彻底删除或者限制访问 。

一开始人们对被遗忘权的要求还只停留在强制拍卖、失信名单这一类个人负面信息上 , 但很快相关需求开始变得越来越广泛 。 例如2013年左右曾经很流行一种工具 , 可以根据用户主页链接找到那些曾经被用户删除微博、豆瓣等信息 , 当时被很多人用来进行人肉搜索 , 以至于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于被遗忘权的强烈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