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被人吹成天下第一的霍尔推进器,实际和人家还有几条街的差距( 五 )

而苏联却坚持研究霍尔推力器 , 主要原因则是苏联没有精细栅格的制造能力 , 而栅格在高加速电压下寿命影响很大 , 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动机的寿命 。 苏联发现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不影响推进性能 , 在1971年成功的进行了深空测试试验 , 1994年 , 俄罗斯第一次将其实用化 。

霍尔推力器的结构图

霍尔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图

1997年 , 离子电推系统在商业卫星上正式使用 , 1999年首次作为航天器的主推动系统 , 现在使用电推系统的航天器已超过200颗 。

2003年5月 , 日本发射隼鸟小行星探测器 , 采用4台(1台备用)10cm微波电子回旋谐振放电离子发动机作为主推进 , 2005年9月到达丝川行星环绕轨道 , 仅消耗了22Kg氙推进剂(共携带65Kg) , 11月成功降落星体并完成采样 。 12月1日离开 , 但是由于化学推力器失效 , 只能依靠电推返回地球 , 虽然比预定时间晚了3年回到地球 , 却显示出了离子推进器的优异性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