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多重宇宙的解释看起来是如此简单?( 三 )

薛定谔用这个比喻来说明量子的“不可知”状态 。 为了阐释量子的这种状态 , 量子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理论 。 1957年 , 物理学家埃弗雷特提出了自己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想法 。 由于这种在数学上的精确性 , 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解释是很有吸引力的 , 这就是“多重世界”或者“分支宇宙”解释 。 这个理论的许多结果是稀奇古怪的 。

多重世界的理论认为 , 对测量装置的观察 , 会使得测量装置被分解为两个 。 并且在这个测量链上 , 这种分解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 伴随着这种分解 , 一定有一个完全的宇宙的复制 , 因此 , 这种理论也被称为“分支宇宙” 。 也就是说 , 只要有一个量子测量发生 , 那么 , 每个宇宙分支 , 以及这个分支中的分量就会导致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 。 每个处在特殊宇宙分支中的人都会认为 , 他的测量结果和所处的宇宙是唯一存在的 。 也就是说 , 一次测量产生了一次新的宇宙 。 这些各自不同的新宇宙 , 除非完全相同 , 否则绝无重合的可能 。

这种多重世界的解释只能说是一个想法 , 在很多地方无法令人信服 。 可是 , 其有用之处恰恰在于 , 对于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问题 , 这种想法可以加以部分的解释 。 我们以“薛定谔的猫”来阐释这种理论 。 如果用多重世界的理论来看 , 我们无需担心这只猫的死活 , 我们认为一只猫被分解为两只猫 , 一只死了而另一只活着 , 两只猫处在不同的宇宙当中 , 并且有两个观察者分别打开他们自己宇宙中的箱子 , 并且得出猫的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