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后向散射系统平台与应用之探讨( 二 )

此外 , IEA实现了主动射频无源节点 , 最低消耗电流小于0.5uA , 采用了双阶能量存储结构 , 实现了能量的自适应调度 , 支持节点在无获能环境下唤醒 , 当能量不足时可间断性运行 , 断电后10分钟内数据和时钟不丢失 , 为多跳无源网络提供了有效支撑 。

后向散射通信系统的节点如果能连接到互联网 , 则对于其快速广泛地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 一类有效的探索是利用现有的Wi-Fi基础设施将后向散射节点连接至互联网 ,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后向散射技术 , 对载波源信号反射的同时进行编码调制 , 使得反射信号与现有的Wi-Fi协议完全兼容 。 这类工作中通信距离问题亟待解决 。 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定向聚集信号能量 , 有可能成为后向散射系统提升距离的有效手段 。 在此基础上 , 利用多跳机制可以进步防止单节点故障造成的通信系统瘫痪 , 保证远距离和非视距通信的可靠性 。

此外 , 后向散射系统中有一类无须能量捕获模块的系统 , 即纯无源通信系统 。 除了前面讲到的金唇窃听器是其典型代表以外 , 2018年加州大学圣选戈分校(UCSD)通过人体对天线反射的影响实现人机交互 , 也是纯无源通信系统的另一代表性工作 。 但是这类系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大规模节点工作时 , 无法给节点加ID以作区别;系统无法实现计算 , 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局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