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25年变迁:两次跃迁,四次浪潮,一次赌未来(16)

\n

大洋彼岸 , 中美在移动互联网保持了惊人的相似 , 2010年2月2日 , Facebook市值超越雅虎 , 成为全球第三大网站 , Facebook和腾讯一样:成为全民公敌 。

\n

也是在2010年 , 微信诞生 , 腾讯凭借微信在BAT中率先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 , 由于更巧妙的产品底层设计 , 微信不仅在社交和内容赛道上斩获颇丰 , 在产品的拓展上更是具有超强兼容性 , 游戏 , 企业服务等均可以在微信上自由生长 , 张小龙封神 。

\n

在基础设施发生巨变的时代 , 在未来并不明确的蛮荒时代 , 胜利最终属于眼光独到且最终ALL in的选手 。 对产品和服务来说 , 将模式平移到新平台并调整和适配 , 成为最讨巧的方式 , 然而对于基础需求发生变化的产品来说 , 移动互联网则是另一个全新的领域 , 需求发生巨变的产品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

\n

在BAT产品形态中 , 移动互联网也需要社交和电商 , 然而割裂的APP生态却让搜索变得并不是必须 。 端内搜索和内容孤岛让搜索在从PC到移动端的演进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

\n

移动互联网时代 , BAT都想抓住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 也想试图开上帝视角来剖析未来的刚需和流量入口到底是什么 , 这期间浏览器、操作系统、应用市场、手机设备、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似乎都是当仁不让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 。 2019年的现在我们往回看 , 却发现流量入口只剩下操作系统 。 那些试图想掌握流量入口的公司全部都失败了 , 除了微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