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25年变迁:两次跃迁,四次浪潮,一次赌未来( 五 )

\n

在《激荡三十年》里或许有答案:

\n

“在科学史、艺术史和商业史上 , 当一个流派或国家正处于鼎盛的上升期 , 便会在某一年份集束式地诞生一批伟大的人物或公司 。 这个现象很难用十分理性的逻辑来推导 , 它大概就是历史内在的戏剧性 。 ”

\n

这也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在中国互联网缘起的1999年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巨头在这一年奠基 。

\n

第一代的海归打开了中国互联网的上帝视角 , 将美国互联网模式引入中国 , 第一代的程序员以产品为引子 , 以技术为优势 , 奠定了自己的领先优势 。 海归和程序员构成了第一代互联网人的根基 , 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也为中国互联网埋下了伏笔 。

\n

三大门户网站奠基人

占据不同的细分赛道 。 腾讯占据社交赛道 , 阿里占据电商赛道 , 百度占据信息分发赛道 , 盛大占据游戏赛道 , 每一个赛道都有核心的创业者布局 。 到目前为止 , 很多公司仍然以1999年开辟的赛道为主阵地 , 占据三大刚需赛道的BAT直接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座大山 , 无他 , 眼光独到 , 命运眷顾 。 拿来主义成为趋势 。 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大多是复制美国模式 , 被验证模式的成功概率更高 , 当然也更有效 , 这也奠定了PC互联网时代抄袭成风的原罪 , 也直接引爆了2010年的3Q大战和《狗日的腾讯》 。 免费、开放、规模效应成为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 所有初期互联网都是免费的 , 搜索、社交……用户基数成为衡量互联网价值的标准 。 海归和程序员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创业人群 , 初期互联网创业者要么为海归 , 要么为程序员 , 20年后海归或程序员创业者仍然容易受到资本的追捧 。 \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