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释手!联发科P90 SoC解读( 七 )

但是对注重性价比的中端甚至中高端市场而言 , 这样的绑定实际上是划不来的 , 因为大核心面积大、成本高 。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big.LITTLE技术下一大堆八核心处理器都采用低功耗核心方案 , 用于区分他们的只是每个核心分组的频率差异 。

根据ARM的一些测试数据表明 , “4+4”的传统方案对比“2+6”甚至“1+7”的DynamIQ方案而言 , 在成本上耗费更多 , 但是性能却没有呈正比提升 。 ARM的数据显示 , “1+7”的DynamIQ方案能够提供最高2.41倍的单线程性能和1.42倍的多线程性能 , 并且核心面积只有传统八颗小核心方案的1.13倍 , 但是性能却大幅提升 。 相比之下 , “4+4”方案单核心性能还受制于集群启动的功耗约束 , 只能最多提升至1.95倍 , 核心面积却增加至1.55倍 , 成本大幅度上升 。

▲相比之前的处理器 , Cor tex-A75计算模块更多、性能更强大 。

▲Cortex-A55是典型的高性能功耗比核心 , 设计精巧而实用 。

Helio P90在处理器核心方案上的设计采用的是2个Cortex-A75搭配6个Cortex-A55 , 这几乎是目前中端处理器最合适的方案之一 。 相比之下 , 高通的骁龙710采用的也是近似的“2+6”的方案 , 只不过大核心改用了自家重新优化过的Kryo 360(基于Cortex-A75修改) , 小核心改为高效能Kryo 360(基于Cortex-A55修改)而已 。 从这个水平来看 , P90和骁龙710基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