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买菜”时代,外卖三城记( 九 )

和朱会惠不同 , 盛智力跑腿范围被固定在一个圈——以站点为圆心的3公里半径范围内 。 疫情期间 , 在这范围内的生鲜店或超市 , 他一天需往返数十次 , 为节省时间 , 他通常得多带一个电瓶 。

2月6日这天 , 盛智力接了近30个订单 , 其中社区超市的订单过半 , 为了方便送超市的大份量订单 , 站点的骑手们干脆专门准备了绑带 。

这背后的原因是 , 在供应链不够稳定 , 站点较少的非一线城市 , 因为需求量在短时期内激增 , 不少生鲜平台难以保证供应 , 频频“掉链子” , 当地传统商超则借助外卖平台顺势“补位” , 尽可能保障社区居民的线上需求 。

同时 , 商超还弥补了居民除生鲜外的其他生活需求 , 比如洗发水、沐浴露这样的订单 , 为社区生活的智能服务网络再添一条不可或缺的脉络 。 “大概是因为疫情之初 , 大家都更多在囤食品 , 时间久了 , 许多家庭的日常用品目前也出现了紧缺 , 又不便出门 , 就通过线上在超市下单” 。

供应链考验着每一个生鲜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