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冠”,列数17年间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 三 )


\n

[PConline 杂谈
17年前的“非典” , 留给很多中国人的回忆是痛苦的 。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们 , 是很难想像在那个资讯只靠电视的时代 , 巨大的信息缺口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恐惧!幸运的是 , 我们战胜了非典 。 同时也让中国的互联网经济 , 慢慢从幕后走上台前 。 17年后 , 当又一场相似的灾难出现在我们眼前时 , 这一次 , 我们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n

1. 信息披露渠道

\n

2003年 , 互联网用户只是一个小众群体 , 那时的手机还以功能机为主 。 虽然已经有了WAP网站 , 但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平台的水平 。 那时的人们主要还是依靠新闻联播 , 去了解每天的疫情发展情况 。

\n \n

电视是当时人们获取SARS的主要信息渠道(图为2003年央视采访钟南山院士)

\n

17年后 , 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的主宰 , 手机、网站 , 各种随处可见的权威信息发布 , 让疫情变得更为透明 。 更快的数据发布 , 更方便的信息获取 。 甚至在很多视频网站上 , 还出现了诸如“教你如何戴口罩”、“五步洗手法”等科普类内容 。 网络参与的结果 , 是人们的卫生意识迅速提高 , 大多数人取消旅行 , 外出时主动佩戴口罩…… , 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疫病的传播机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