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冠”,列数17年间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 四 )

\n \n

图为今日头条和支付宝所提供的疫情实时报道

\n

2. 个性化查询

\n

控制密切接触者 , 是传染病防治的一大根本 。 互联网除了作为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外 , 也承担了一部分个性化查询服务 。 比方说同程网、微信、支付宝上线的“确诊患者同乘查询” , 能够快速查询出自己所乘车次是否含有确诊人员 。 一些基层社区也在通过微信小程序 , 统计进(出)小区的居住人口 。 而这种个性化查询服务 , 在17年前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

\n \n

支付宝、微信上线的“确诊患者同乘查询”

\n

3. 大数据指导

\n

春节是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的一个节点 , 恰恰也是此次疫情爆发的中心 。 以往面对这种情况时 , 决策者往往会面临一个两难境地 , 人在哪?如何防?17年后的今天 ,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 , 我们只要点开某个城市的“迁出目的地”或“迁入来源地” , 计算机就会自动绘制出该城市的春节人口迁徙图 , 以帮助政府做出最合适的防控安排 。

\n \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