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AGI的征途里:跨越两百年,人类仍然渴望“银弹”( 六 )

\n

\n

公允地说 , “推塔”游戏一直是我们人类需要面对的“Hard”模式 , 而“银弹”思维却仍然像智慧树的果子一样总是在诱惑我们 。 我们似乎很难给出一个科学的心理学解释 , 但似乎仍然可以将“银弹”理解为我们每个个体乃至社会共同的一种自然倾向 , 也就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认知里 , 要面对一个无限的世界 , 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终极解释 , 哪怕相信地球悬浮在一个乌龟背上这样的解释 , 都可以带给我们一种安全感 。

\n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思维的休止符 。 而“银弹”就成了每个人想握在手里的休止符 。 “推塔”只是少数人选择的少有人走路 , 而多数人只需要一颗颗“银弹” , 在遇到困难问题或者未知事物的时候 , 扣动思想的扳机射出它们 , 从而立刻获得了思维的安宁 。

\n

没有银弹:狼人教会程序猿的那些事

\n

首先借用“银弹”比喻 , 其实是软件工程学领域 。 受当时好莱坞狼人电影的启发 , 1986年IBM大型机之父佛瑞德·布鲁克斯在其发表一篇关于软件工程的经典论文《没有银弹:软件工程的本质性与附属性工作》中 , 引用了“银弹”这个比喻 。 其主要论点是反驳了一种非‘银弹’则不能成功的现代传说 。 论文强调了软件工程的复杂性本质 , 而使真正的“银弹”并不存在;所谓“没有银弹”就是指 , 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或方法可使软件工程的生产力在十年内提高十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