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冲高端屡受挫,不是自己不给力,只怪友商太豪横( 五 )

2019年第三季度关于小米财报的电话会议中 , 分析师也向雷军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小米相对于竞争对手 , 投入的研发费用远远不够 。 虽然这里的竞争对手并未指名道姓 , 但相信大家都明白其所指正是华为 。

另一方面 , 华为的业务模式也比小米复杂很多 , 且互相重合迭代 , 有着很强的协同作用与关联性 。 而小米品牌创立之初的策略大方向或许在性价比市场依然适用 , 但在中高端市场中一家依靠“找不同供应商攒设备”的科技公司一定是竞争不过像华为这种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芯片、云服务等业务都精通的自研巨头 。 与华为长期、稳定且数额巨大的研发投入相比 , 年轻的小米仍有巨大差距 。

瓶颈三:小米盈利模式颇显尴尬

小米曾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将永远不超过5% 。 小米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硬件业务的总和净利润率不到1% , 据统计小米手机毛利润率为9%左右 ,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润率为11%左右 , 再减去公司所需各种开支 , 小米确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 既然小米利润率那么低 , 为什么还能在日益严酷的科技市场中生存下来?难道小米是在做慈善吗?当然不是 , 硬件方面不赚钱 , 肯定是要在其他方面找补回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