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出铜镜,为何从不以正面示人?专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二 )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 。 在古代 , 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 , 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 。

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 , 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 它制作精良 , 形态美观 , 图纹华丽 , 铭文丰富 , 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

细心地朋友逛博物馆时可能会发现 , 里面展出的铜镜往往都是以背面示人 , 图案精美制作精良 , 但是也许有人会有疑问 , 为什么只展示背面 , 没有展示正面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 古代铜镜的正面没什么好看的 , 很多都已经锈蚀 。 为了保护古物 , 一般并不会对其进行打磨抛光 , 所以要看的话 , 也只是个锈迹斑斑的铜片片 , 没有观赏价值 , 但是背面就不一样了 。 不同的铜镜背后有不同的纹饰 , 每一种纹饰都极为漂亮 , 而且不同的图案会有不同的含义 , 文化价值巨大 。 说到铜镜的价值 , 就不得不提它的历史了 。

中国古代铜镜铸制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 , 齐家文化时期 , 我国就有铜镜出现 , 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