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出铜镜,为何从不以正面示人?专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四 )

另外 , 这时期还出现了贴金贴银等特种工艺镜 , 铜质为银白色 。 铜镜发展的后期 , 主要在宋金至清代 。 这时期铜镜自成体系 , 镜形有长方形等形状 , 并有了带柄镜 。

其纹饰丰富 , 像宋金时的故事镜、金代的双鱼镜、明朝时的多宝镜及清代的喜字镜等 。 铜质上 , 宋和金为黄中带红 , 元为黄铜 , 明为黄中闪白 , 清代则为现在的黄铜 。

还有人会问了 , 古代铜镜能看清楚吗?和现在的镜子相比 , 那实用性不是差得太远?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理解 。

古代铜镜基本都是用铜、锡、铅等金属铸成铜镜 , 由于铜镜中铜的比例一般占70%左右 , 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发生反应 , 所以古人每周都会给它们做一次“护理” 。

现代人也曾模仿古代铜镜中所含的金属比例复制过一些样品 , 虽然不用任何的镀层 , 打磨出来后照人的清晰度 , 还是非常清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