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荣耀“互怼”背后,手机行业或将只剩三种品牌( 九 )

然而 , 这种通过营销实现产品最大化曝光的方式有它的弊端 , 用户在拿到手机之后 , 会很容易发现手机功能与宣传的不相符 。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此前在承认手机业务失败的采访就表示:““乱cost down(降价)的结果 , 产品一上架 , 就被消费者发现 , 怎是这种东西” 。

金立手机的倒下成为营销至上路线最瞩目的警示牌 , 在宣布破产重整的一年前 , 金立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发布会 。

从2017年开始 , 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都开始逐步转型向技术导向的产品 , 也有部分厂商依旧选择营销策略 。 从小米集团披露的2018年中期报告可以看到 , 小米集团2018年截至6月30日半年数据显示 , 小米研发开支为24.67亿人民币 , 推广开支为34.78亿人民币 , 可以看见营销开支占据较大的部分 。 通过营销带来的曝光度 , 小米可以在较少研发成本上实现更多的销量 , 不仅是小米 , 还有部分手机厂商同样沿用这种方式 。

不过 , 这种营销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 , IDC公布的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第四季度数据显示 , 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4.9% , 华为、OPPO、vivo均有上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