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平衡术”( 九 )

再以数据库为例 , 通常业内的看法认为 , 集中式数据库在事务强一致性、稳定性、迁移成本和运维管理方面相比分布式数据库有着天然的优势 , 特别是从安装部署到应用开发 , 从运维监控到数据灾备 , 既适合大数据量业务应用场景 , 也适配企业内部IT运营环境 。 此外 , 随着私有云的发展和容器化技术的普及 , 集中式数据库资源可以通过池化部署快速供给 , 而且各资源独立 , 应用隔离性好 , 数据安全性高 。

但基于分布式的数据库就“难堪大用”了吗?其实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 , 而是它以最终一致性替代强一致性 , 以基本可用性和最终一致性作为目标 , 保证了互联网web系统的高可用和业务连续性 。 而在创新型应用的支持力度上 , 分布式数据库同样也有很多“契合点” , 保持支持海量数据、复杂数据类型、高可用、人工智能、弹性伸缩、业务灵活调整和成本 。

由此可见 , 企业业务的多样性决定了两者并不是“互斥”关系 , 更多应是“互补”关系 。 正因为如此 , 越来越多的客户今天正在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融合的架构体系 , 通过集中式架构保证核心业务平稳运行的前提下 , 分布式架构则可以更好的满足互联网等新的应用场景 , 由此实现快速的创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