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重生|从50亿到2亿,“哪吒”到底经历了什么?( 三 )



艺术与宇宙的颠覆
说完追光动画的创新 , 就不得不说它在艺术创作上的用心 。 《白蛇:缘起》在人物塑造以及场景构建上 , 都保持了神怪动画的特色 。 蛇群的法术 , 以及国师最后的招魂幻术 , 为观众制造了一个宏大奇观 。
哪怕是之前的《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 , 在美学风格上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 拿《小门神》里的一段打斗举例 , 就极富东方写意与留白的意味 。 这种白色背景与其间人物所形成的对比都在《白蛇:缘起》《哪吒重生》中再次沿用 。



此次《哪吒重生》在科技感与神话的融合上做出创新 , 同时将电影质感的镜头语言自觉地融入动画中 。
开场飞车戏 , 不同人物的主客观视角 , 让观众一秒进入状态;之后是一个颇有设计感的长镜头 , 通过卖报少年来展现底层人群的生活场景;孙悟空时不时打破第四堵墙 , 跟观众侃侃而谈;还有元神与肉身共处时 , 景别的切换 , 都是电影级别的调度 。
特别是在动作戏上 , 其酣畅程度甚至不亚于一些真人电影 。 荒原公路上的追杀 , 李云祥骑鲨鱼勇闯龙宫 , 呈现出的效果与具有类似桥段的《海王》不相上下 , 观赏性极强 。



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成人化的审美 。 《白蛇:缘起》就用了小白、许宣的火旁缠绵 , 以及小狐妖的造型 , 这在之前的国漫中都是不多见的 。 《哪吒重生》也有一些成人化的片段 , 整体来说还是在试图突破大众对于国漫的认知界限 。



今年春节档 , 《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爱》以及《哪吒重生》都是宇宙系列电影 , 其中《哪吒重生》只是追光动画新封神系列的开篇 。
《哪吒重生》结尾 , 两个抱在一起的尸骸灰飞烟灭 , 对应的是纣王与妲己 , 而摘星楼所在之处也有闪着绿光的琵琶 。 轩辕坟三妖显然已经触动了新封神榜 。 接着就是弄堂口一个额头蒙布的男子 , 杨戬的名字随后出现在银幕上 。
另外 , 追光动画打造的神话宇宙也不只封神一个 。 《白蛇:缘起》的续篇《青蛇:劫起》也曝光了预告 , 还引入青蛇站在高楼大厦间的镜头 , 有种美队穿越人潮来看你的感觉 。 可能也是要与当代世界联动 。



跳出追光动画 , 传统世界观下的封神宇宙也在筹备中 。 2019年彩条屋的《魔童降世》票房口碑双丰收 , 于是《姜子牙》顺势而出 。 虽说票房不及预期 , 但片尾彩蛋出现的杨戬、雷震子、黄天化三人 , 暗示着彩条屋的封神宇宙势在必行 。
另外今年暑假由乌尔善执导的《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也要与观众见面 , 春节档电影前的贴片广告也曝出了最新预告 , 着实带了一波关注 。
封神宇宙三驾马车并行 , 在丰富国产电影类型的同时 , 也有明显的重复感 。

面对神话魔幻宇宙的构建 , 观众的耐心已经不多了 。
首先 , 大众较为喜欢的电影类型 , 由神话冒险向现实题材发生转变 。 观众需要的不是用架空的世界来讽刺现实 , 而是对现实温柔以待 , 抚慰创伤 。
去年的《姜子牙》 , 以及春节档《哪吒重生》《侍神令》《刺杀小说家》的遇冷 , 都预示了神话魔幻题材在观众心中的降维 。

其次 , 对于个体反抗的描述 , 被集体温情的话语所替代 。 拿《姜子牙》来说 , 观众在抱怨故事暗淡、台词口号化的同时 , 也反映出反抗类作品或许已无法成为主流 。 回想《魔童降世》中最令人感动的桥段 , 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怒吼 , 而是李靖舍身为子时的那句“他是我儿” 。
再看《哪吒重生》的改编 , 是属于反乌托邦思维的作品 , 但其热度显然不如同期主打母女亲情的《你好 , 李焕英》 。 如果真要构建封神宇宙 , 是不是要弱化反抗 , 增加一些家庭元素?这一点还需要创作者慎重考虑 。



《哪吒重生》把老故事放在当下的世界观中 , 来了一个反穿越 , 讲出了新意 。 但在情节设计上 , 追光动画还是暴露了短板 。 动作繁复堆砌、人物动机生硬 , 使得故事的温度让位给了动作的硬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