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三 )

——补强弱项 , 扩大供给 。 政府在做好政策制定、规划引领、环境营造、监管服务的前提下 , 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商会等 社会组织的作用 ,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 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优质化 。

——创新机制 , 提升质量 。 破除体制障碍 , 创新提供方式 , 优 化资源配置 , 加强人才培养 , 加快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 推进城乡区 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 , 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延伸下沉和提质扩容 , 促进公共服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

——尽力而为 , 量力而行 。 将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立在 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 , 既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 , 又 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 不吊高胃口 , 不过度承诺 , 确保公共服务水 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稳步提升 。

(三)主要目标 。

到 2020 年 , 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 , 社会力量参与更加 积极 , 实施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 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 , 公共服 务对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的作用不断增强 , 基本实现基 本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保障应担尽担 , 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 有监管 。 其中 , 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8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 人均 预期寿命提高到 77.3 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 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 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 不低于 30%;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 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 12%;群众 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8 平方米;家政培训 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 行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 。 到 2022年 , 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足、资源布局不断优化、体 制机制日趋完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 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 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不断改善 , 政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完善 , 社会关注的 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 多样化可选择的公共服务资源更 加丰富 , 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 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