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无人机小麦飞防防控技术方案( 三 )

(一)小麦赤霉病 。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加强在栽培的基础上 , 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 , 做到见花打药 , 主动预防 , 遏制病害流行 。 对高感品种 , 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 , 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 。 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 , 要用足药液量 , 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 , 雨后应及时补治 。 如遇病害严重流行 , 第一次防治结束后 , 需隔5~7天再喷药1~2次 , 以确保控制效果 。 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 , 应停止使用苯并咪唑类药剂 , 提倡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 。 小麦呕吐毒素超标风险高的地区 , 慎用肟菌酯等甲氧丙烯酸类复配剂 。 赤霉病偶发区 , 可结合其它病虫防治 , 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 。

(二)小麦条锈病 。 加强病情监测 , 落实“发现一点 , 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 , 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 , 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 , 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 。 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粉唑醇、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