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荣耀为什么总吵架?“瑜亮之争”能否升级到高级玩法?( 三 )

这个时候小米的这个定位逻辑还是在行业内具有引领性的 , 华为的战略明显误判了电商的价值 , 认为:电商渠道不行 , 不能起量 。 总结起来 , 在这个阶段因为小米的先发优势和内心自信所以是相安无事 。 其中的罅隙主要是因为360委托华为生产360特供机 , 周鸿祎对“性价比”是一个“伪问题”开炮引发了小米诸多高管的强烈反弹 。

拥有新媒体高势能的小米对360对“挑衅”非常敏感 , 可能也由此形成了后来一以贯之的微博口水战风格 , 但确实没有证据证明荣耀的基因里具有新媒体进攻性;

第二个阶段概括为四个字“激烈摩擦” , 2014年1月8日到2016年初 。 2013年底荣耀独立运营 , 双方公关战开打 , 确切的说是荣耀和小米抢地盘带来激烈摩擦 。 2014年1月8日 , 荣耀3X之后对小米战略一定程度的模仿 , 并且立住脚跟 。 但客观讲 , 在2014年的时间窗口 , 互联网手机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 , 还不能说因为荣耀做了互联网手机就是照搬小米 , 只能说小米引领了行业风气之先值得尊敬 。

而这期间的5年由于互联网手机定位的王者争霸让两家的摩擦日益加剧 。 2014年8月 , 红米推出了699元的4G手机 , 可以认为小米最先发起了行业洗牌式战略进攻 。 而华为这时候诸多高管的反应其实还算克制 , 主要是不希望打价格战 , 也就是几乎同一个时刻 , 华为和小米战略出现差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