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荣耀为什么总吵架?“瑜亮之争”能否升级到高级玩法?( 四 )

华为的Mate7在这个时间点 , 借势国家对国产手机的支持迅速突围高端 , 获得了公务员群体为代表的政商人群市场 , 小米则有些陷入了和荣耀的PK之中 。 而另一方面则耐人寻味 , 在这3年的时间里 , 实际上小米和荣耀口水战让双方都获得了用户的眼球 , 让性价比之风开始兴起 。 与此同时 , 在OPPO的R系列和vivo的X系列如日中天的时刻 , 两家这场争论客观上却是让OV的品牌打法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 大众转向参数比较的消费逻辑 。

但小米也是这个阶段开始落后于华为品牌 , 华为开始依托海思的芯片能力进军高端 , 小米则更希望一鼓作气的用性价比打扫战场 , 并且发力Iot开辟全新战场 , 所以这个阶段小米更敏感于荣耀的崛起 , 更大精力投入到和荣耀的论战中 。 从华为终端的角度 , 似乎荣耀确实因为对小米的“刺激”客观上拖住了小米进军高端的脚步 。

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 , 虽然荣耀没有阻止小米登顶 , 但荣耀成了华为终端的英雄 , 内部有了那句话“想动我大哥 , 先从我的肩膀踩过去” , 听起来悲壮 , 却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荣耀对华为终端的战略价值;

第三阶段概括为四个字“互相拖累” , 2016年初到2019年1月 。 荣耀销量逐渐超过小米 , 小米的战略开始更多拓展印度等海外市场 , 而小米的A-Iot战略成绩斐然 , 两家的舆论战进一步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