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池门背后,违背科学常识的噱头营销( 五 )

日前 , IDC最新市场销量及销售额数据出炉 , 从中可以看出小米处境的窘迫:去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的销量和销售额分别为1033万部和19.71亿美元 , 所占份额分别为10%和5.8% , 同比下滑分别为35%和20% 。 这意味着 , 自2016年遭遇滑铁卢之后 , 小米再遇重大销量危机 , 颓势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

相比之下 , 小米怒怼的荣耀手机的销量和销售额分别为1560万部和30.45亿元 , 所占份额为15.1%和8.9% , 同比增长分别为20%和22% 。

再来看2018全年 , 小米手机销量和销售额分别为5199万部和93.19亿元 , 销售额已跌出前五 。 销量尽管排名第四 , 但主要来自去年年初的拉力 , 三四季度接连下滑 , 不仅完全回吐年初红利 , 更令小米全年销量同比跌掉6% 。

小米渴望借助旗舰机小米9“开门红”的迫切心情自在情理之中 。 然而 , 小米9上市前后挑起的一系列营销口水战背后 , 暴露的却是更深层的问题 , 即小米根深蒂固的性价比模式难改、创新模式也难为 , 依然没有找到在技术创新为王的大环境下的竞争要素及比拼的正确姿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