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移动”?浅谈量子纠缠的惊人特性( 二 )

与传统数字计算机使用0或1表示的比特来存储信息不同 , 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或量子位来将信息编码为0、1或两者同时编码 。

而量子位元可以表现出一种被称为量子纠缠的特性 , 在这种特性中 , 无论它们在物理世界中相距多远 , 两个量子位元都会神秘地纠缠在一起 , 并对彼此的状态作出反应 。 利用这个性质 , 我们可以测量一个量子位元 , 同时可以知道它的纠缠量子位元的性质 。 1935年 , 薛定谔发现了量子纠缠 , 并与爱因斯坦进一步阐明了它 。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术语叫纠缠“超距作用” 。

超距作用:在物理学中 , 远处的动作是一个概念 , 即物体可以被移动 , 改变或以其他方式受到影响 , 而不会被另一个物体物理接触(如机械接触) 。 也就是说 , 它是在空间中分离的对象的非局部交互 。

目前科学界对此的计划是:到2020年 , 或者最早明年 , 实现“量子霸权” , 计算能力达到全球所有现有计算机的100万倍 。

第一次使用光子的实际实验发生在1998年 , 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将一个光子的状态通过一米的距离传递给它的纠缠伙伴 , 并成功复制 。 科学家们需要用3个光子(ABC)来达到这个目的:一个是A(传输) , 一个是B(运输) , 一个是C(与A纠缠的光子) 。 而本质上 , C变成了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