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旗下Drive.ai寻求卖身,自动驾驶创业者被逼到路口( 五 )

它正在帮我们认清,在高歌猛进的表象背后,很多自动驾驶创业团队已经摇摇欲坠,因为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着太多不确定性和过长的落地周期,市场的乐观情绪正在拖垮。

从“五年内落地”,到“三年内落地”,再到“今年落地”,无人车概念被反复包装后,创业者的口号越喊越响,但距离PPT上承诺的技术能力却还有很远。当耐性被逐渐消磨,团队内部隐患却被逐步放大,行业洗牌的时间线逼近。

需要警惕危机的远不止于Drive.ai。

在2月接连曝出公司高层内讧的Roadstar已经进行到公司清盘阶段。据自动驾驶自媒体车智消息,这家公司受到核心团队内斗的影响,有投资人已经表示或将撤资;此外,Roadstar团队将分割成两家公司,一部分的员工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周光,一部分员工到了CEO 佟显乔和 CTO 衡量的新公司,并且获得投资人的支持。

同样在2月,北京图森未来宣布获得新浪资本领投的D轮融资9500万美元,成为重卡领域的自动驾驶的独角兽。该笔融资距离图森2017年11月的最近一轮融资跨度长达15个月。由于融资补给时间跨度较大,而自动驾驶国内外研发投入巨大,在融资到位前,图森在业务落地方面经历了较为艰难的爬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