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刮起“智能风” 中国争做“领风者”( 三 )

产业智能化需要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不断解决应用中的工程和科学问题,不断进行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应用的闭环循环,这一过程仍需十年以上。

连勇则认为,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仍主要集中在音、视频领域,要想真正的产业化,还需突破一些技术瓶颈。

例如工业智联网必需的嵌入式智能元器件,现在无论从算法还是硬件上,都达不到要求,保证智能系统间高速通信的5G技术也没有完全成熟。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庞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的搜集和标注也难以解决。

此外,现行的很多智能算法本身不具备推理和决策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达不到工业化要求。

因此,现在很多“智能化”应用只是添加了一些智能元素,不能称作真正的人工智能。

全球智能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将处于怎样的位置?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工业人工智能发展中有三大优势:一是强大的研发队伍和高数量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才优势;二是我国全球最大规模制造业提供的实验环境优势;三是国家战略与业界需求相契合的政策优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