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中国天眼” 贵州停建附近机场( 二 )

特别是在“中国天眼”5公里中心区内,人类的生活必然会构成一定的电磁干扰,为此,2000多农户搬迁,所涉经费达几十亿元。

王世杰坦言:“这些本钱都很高,贵州为此做出了部分牺牲,但为了‘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国天眼”建成投用后,带火了贵州的科普旅游,外界时有质疑:科普旅游到底会不会影响“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对此,王世杰说,“中国天眼”主要用于科学探测,贵州绝不会靠它搞旅游发大财。

之所以开放旅游,是为了展开科普。

贵州有严厉的电磁维护措施,往常每天只对2000名游客开放。

在进入中心区时,游客要经过比机场还严厉的安检,不能携带任何电磁产品,包括相机、手表、手机等等。

事实上,电磁环境干扰与人无关,只与活动的电磁设备有关,而电磁设备能够经过技术伎俩中止消磁处置,不影响“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

从国外天文望远镜的运转阅历看,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曾被允许作为电影拍摄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