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是张皮,脑袋被泡在名望的玻璃缸里

今天是史蒂芬·霍金逝世一周年纪念日。2018年3月14日,这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76岁。如今霍金去世一周年,但他所创造的神话却并未散去。

在这些霍金崇拜者的眼中,这位瘫坐在轮椅上日渐羸弱的人形物体,在地球智慧的食物链当中居于顶巅。

“霍金”是张皮,脑袋被泡在名望的玻璃缸里

图1/11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众人印象中的那个霍金,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被标签化的烙印。不少学生,读书时写作文,最爱举的例子是霍金,他渐渐成为一个身残志坚,却取得伟大成就的励志符号,甚至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我们习惯用抽象的词汇概括霍金,如“最伟大的”、“最杰出的”、“最了不起的”等,但少见谨慎的评价。霍金自己也说过,并不喜欢吹捧他为“爱因斯坦再世”一类的称号。

本文作者从2018年3月14日霍金的逝世说起,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的霍金神坛形象,而归根结底,他有聪明绝顶的脑袋,也有个人性格的局限。“超逾凡俗的智慧未必意味着超然物外的品格。紧挨在精彩绝伦的思想宇宙旁边的,是一个人性的黑洞,那里面装着一个最寻常不过的人所拥有的各种性格、情绪和感官的粒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