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是张皮,脑袋被泡在名望的玻璃缸里( 五 )

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变相的宿命论——人的命运在他出生之时已然确定,并且随着其成长越来越向着命运给定的轨道行进。无论是他人为霍金撰写的传记,还是霍金本人的自传,都不厌其烦地反复渲染这一点: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期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海格特区。他的父母都是具有专业精神的高校教职人员。他从小喜欢制作电动模型和电子装置,还设计一种中世纪兵棋游戏,每个棋子都附带一套精细完整的家族系谱。

“霍金”是张皮,脑袋被泡在名望的玻璃缸里

图5/11

霍金接受剑桥大学荣誉学位后,与妻子简和儿子的照片。

对霍金的传记作家来说,最后这一点足以证明霍金“科学家兼逻辑学家的气质,在此时就已经初现端倪”。但如果将霍金的童年生活放在一个横向比较的线上,就会发现这个在传记里被描绘成独一无二的早慧孩童并没有太多特异之处。欧美战后一代孩子们的童年几乎都被打上了那一时代的烙印。重建时期的国家建设,冷战初期铁幕两边的技术大战,对儿童世界产生的影响就是造就出大量与工业建设和电子科技相关的模型玩具,以及与军事战争相关的棋类游戏。很多男孩都热衷于在地图上标注不存在的边界和堡垒,进行虚拟的战争游戏。如果霍金的出生再推迟十年,出生地改到美国的话,他很可能会像当时美国的孩子一样,对自制原子弹的化工游戏兴趣浓厚。但这未必就能证明他将在日后成为第二个奥本海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