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OV三星Sony点歪的AR科技树( 三 )

其次,现在流行的液晶大屏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AR生态体验。第一个分辨率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AR软件适配问题,影响平台发展。第二个质量不过关问题更头疼,中低端液晶大屏帧率不够拖影严重,根本不适合AR软件展示,而高端产品售价可能远超AR眼镜,锤子TNT一个外接显示器售价上万元的惨烈案例才刚刚过去。

所以,Type-C直连大屏方案只是看起来很美,最终还是要回到AR眼镜上。就像现在印度流行的kaiOS半智能手机一样,体验难以恭维,未来用户还是要回到智能手机市场上。但华为这样的厂商却有可能以此形成先发优势,打造自己的AR软硬件平台,最终在AR眼镜市场形成强势地位。

vivo的双屏、华为三星的折叠屏则是全新的分叉,这个分叉则是完全聚焦在智能手机使用场景上。

仅靠智能手机来实现AR软件生态体验非常难,首先必须腾出一只手对着ToF传感器进行体感操控,否则精度和体验完全不够。苹果iPhoneX的Face ID已经推出两年了,他完美证明了靠脸进行AR体感操控有多不实用。怎么在手机上实现AR体感操控?

例如:vivo NEX双屏版,在单手持机的状态下,ToF传感器可以捕捉另一只手的动作进行精密的体感操控,持机的那只手也可以在不遮挡屏幕的情况下在背面触控屏上配合操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