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质地貌理论猜测:是流水本身使瀑布成为了瀑布( 二 )
为了验证他们的想法 ,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制造了一条迷你河流:一条长7.3米的水槽 , 由聚氨酯泡沫的“合成基岩”制成 , 并将其倾斜至近19.5弧百分比坡度 。
他们在水槽中放置了小砾石鹅卵石 , 代表天然岩石沉积物 。 下方为接水池 , 上面持续放水 , 保持水槽中流水不断 , 就像自然形成的溪流 。
在几个小时内 , 不断流动的水和岩石开始以非均匀的方式侵蚀软泡沫河床 。
“沿着河床 , 侵蚀的深浅变化产生了重复的基岩顶部凸起和凹陷 , 它们次第有致地形成了循环台阶 。 ”论文写道 , “瀑布使水池变深 , 淹没沉积物 , 使其基底免受侵蚀 , 而水池下游的垂直排水出口 , 导致斜槽更陡 。 ”
实际上 , 模型表明 , 流动水力学、沉积物运输和基岩侵蚀的组合足以在可塑性河床中形成起伏的形状 , 使其具有足够的水落差 , 最后变成瀑布 。
加州理工学院的Joel Scheingross(现在的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告诉《新科学家》杂志说:“大自然并不喜欢一视同仁 。 有些区段受到的侵蚀更多且深 , 而其他区域则稍微偏浅 。 ”
推荐阅读
- 汽车|《极限竞速:地平线5》实机预览公开 ,不同汽车多地貌展现
- 债务暴增首破5000亿 华润置地质量问题频发
- 痛失巨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玶逝世
- 重点转向防暴雨及地质灾害
- 地学界大咖云集广州献计献策 新时代地质工作主攻“三深”
- 这是为啥?登月之前,宇航员要在这里秘密训练,学习地质学!
- 【独家】青岛地铁集团回应“1号线塌陷事故”:与地质条件有关,与分包无任何关联
- 四川宜宾为何余震频发?或因长宁六级地震触发地质次级断裂
- 地球进入“人类世”!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什么?
- 一睹为快:最新出炉的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