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体和城市重归自然:或许有篱笆墙的城市更适合人类( 二 )

图片来源:PEXELS

再野生化的兴起和延伸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 , 越来越多的环保主义者提倡物种的再野生化 , 这是一种对关键物种进行保护、引入或再引入的策略 , 以便重塑生态系统 , 减少人为干扰 。 在自然景观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 比如将狼放归黄石公园以及美洲和欧洲草原上的野牛放归 。

图片来源:PEXELS

“再野生化”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可能就是人体本身了 。 共生微生物是生存在人体表面或体内的数以亿计的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 为了让与城市居民共生的微生物变得更“自然” , 或者说更“健康” , 研究者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 。 据最近发表在“挑战”(Challenge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 , 改变城市设计的方式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共生微生物影响着人体内的许多过程 , 包括饥饿 , 睡眠 - 觉醒周期 , 免疫功能 , 甚至是我们的情绪 。 如果破坏微生物群系 , 可能会导致哮喘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 而微生物群系的多样性则有助于身心健康 。 但众所周知 , 城市居民的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农村居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