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有耳 记者耗时3个月测试:美团饿了么是否在偷听( 十 )

但如果不是“巧合”,从现有的技术测试和业内人士的回应来看,似乎通过麦克风“偷听”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企业不太可能做。

可是,有“被偷听”疑问的并非只有孙女士和燃玉,涉及的App也不只是外卖。

隔屏有耳 记者耗时3个月测试:美团饿了么是否在偷听

在社交网站上搜索“App偷听”的关键字,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比如,知乎网友“米可”和朋友聊到单位的富贵竹花瓶,当天晚些时候便在淘宝上看到了富贵竹相关的店铺推广;知乎网友“不想起床”在睡觉之前给宝宝讲古埃及文明,隔天便在淘宝上收到了金字塔摆件和木乃伊摆件的推送;还有人表示跟家人对话说要去超市买牙线,晚上打开京东,在推荐里就看到了牙线的推荐等等……

然而,无论觉得如何不对劲,这些巧合都没有答案。

但另一个巧合是,今年1月开始,陆陆续续有大量App更改了自己的隐私政策,随着国内《网络安全法》收紧,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给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开出罚单,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获取、App权限的索取,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们明显变得谨慎许多。也正是今年1月之后,饿了么上再没有同类现象在测试中被发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