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非常复杂的全脑动态互动( 三 )

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中,我们的大脑会随着时间推移有不同的自组织模式。当我们意识清醒时,大脑区域之间交流频密,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联系。图中显示了两种主要的大脑区域交流模式。

在一项国际合作的新研究中,来自7个国家的研究人员识别出了能够在不依赖自我报告,或者需要让患者参与特定任务的情况下表明意识的大脑特征,并且能够区分出大脑损伤之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患者。

当大脑受到严重损伤时,比如在严重的交通事故中,伤者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失去醒来并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需要机械装置来辅助呼吸。通常情况下,昏迷状态不会持续超过几天,在这之后,患者有时会醒来,但不会表现出对自己或周遭世界有任何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植物人状态”。

另一种可能情况是,患者表现出仅有极少意识的证据,这被称为“最低程度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简称MCS)。对于大多数患者,这意味着他们的大脑仍会感知事物,但他们对此没有体验。

然而,这些患者中有一小部分确实是有意识的,只是无法做出任何行为性的反应。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技术,对大脑活动以及某些大脑区域和其他区域“交流”的方式进行测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