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 防“老年性耳聋”(健康关注)( 三 )

在王宁宇看来,一些药物对耳朵也可能存在威胁,被称为耳毒性药物。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近百种,临床中最常见的当属氨基甙类抗生素。现有研究表明,氨基甙类药物对听力的影响因人而异,有些人携带对该类药物高度敏感的基因,有可能注射一剂就会致聋,然而没有携带对此敏感基因的人,可能用药时间长达半年也不会引起听力损伤。“因此,医师对耳毒性药物应引起高度重视,有相应家族史的病人也应及时告知医师,为医师科学用药提供准确信息。”

多重征兆应警惕

“听力出现问题的先兆可分为以下三类:听声困难、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楚、理解不了对方说了什么。”王宁宇说,“以上概括的三类先兆,分别对应外耳、中耳,内耳,中枢在听觉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王宁宇说。

具体到不同人群又有哪些蛛丝马迹呢?“可以从人与人之间交谈时的距离远近、说话时的音量大小中对比和观察。”龚树生说,通常成年人以正常的音量在4米远的距离对话应该能够听清楚,如果听不清楚且平时自己的说话声音偏大,有可能已经出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经常要求重复或者提高音量才能理解表达者所说的内容,则应引起高度警惕,原因在于器官衰老常引起老年性耳聋。医院对于刚出生的婴儿都会进行听力早期筛查,此后定期的听力筛查十分必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