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你的生命力有多强( 三 )

可见,在文学殿堂里,网络文学尽管有一席之地,但由于质量把控不如纯文学那般严谨、进入门槛偏低,从而地位并不是特别高,显得有些“下里巴人”。

不过,有趣的是,“下里巴人”的读者群却又多又广,远胜那些以小众化、精英化“自居”的阳春白雪类文学作品。这就顺理成章地又引发了一个疑问:在网络文学的需求端,消费者是否不太偏好作品的艺术高度,只遵循故事的可读性?

答案是否定的。“我曾经完整读过一部网络文学长篇《宰执天下》,写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北宋,在形象、情感、想象能力和语言质量方面都不差,再加上作者对北宋历史及其细节的稔熟,如果在篇幅上精炼浓缩一下,会是很好的纯文学长篇。”王毅的看法说明了两点:首先,在网络文学领域,需求端的喜好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供给端,也就是网络文学作家本身;其次,网络传播的特性并不会成为艺术追求的“绊脚石”,关键在于创作者要努力挖掘网络文学叙事背后的美学风格,让“下里巴人”也沾上艺术的强大伟力。

“双效统一”靠实力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网络文学的经济和社会“双效统一”状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