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校友、哈佛博士后在Nature发表论文,工程学领域重大突破!( 二 )

该“粒子机器人”系统可以实现鲁棒的运动和物体移动,以及光导向运动和避障;与已有的仿生机器人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证明了随机性为开发具有鲁棒的确定性行为大规模群体机器人系统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李曙光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其它众多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科学家评价认为:

这种全新机器人具有传统机器人系统所没有的可扩展控制和鲁棒性——这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参数,也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

将来,若是该粒子机器人系统的大小能够达到微米级别,那么将在医疗等众多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突破。

突破性“粒子机器人”:轻松完成光导向运动、搬运物体和避障

在生物系统中,大规模的行为可以通过随机移动的小规模组件的群体耦合和协调来实现。例如,在伤口愈合和癌症扩散的过程中,活细胞聚集并群体迁移。

受到这些生物机制的启发,李曙光等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关于群体机器人系统的论文结果表明,随机性为开发具有鲁棒的确定性行为大规模群体机器人系统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