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校友、哈佛博士后在Nature发表论文,工程学领域重大突破!( 三 )

在该系统中,圆形的部件不能彼此独立运动,也不能单独操作。此外,每个部件只能通过沿其半径振荡、伸展和收缩来移动。作者将这种极简主义的方法称为“粒子机器人”。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系统只能随机移动。然而,当组件被编程来调整它们的直径以响应不同的环境信号时,就会集体向信号源移动。

西工大校友、哈佛博士后在Nature发表论文,工程学领域重大突破!

粒子机器人群体向光源移动

西工大校友、哈佛博士后在Nature发表论文,工程学领域重大突破!

粒子机器人群体躲避障碍物

粒子机器人群体搬运物体

李曙光等人提出了粒子机器人系统实验包含多达二十多个组件,以及多达10万个组件的仿真。在振荡过程中,每个元件的直径从15.5厘米到23.5厘米不等。

作者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鲁棒的运动和物体移动,以及光导向运动和避障,如图1所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