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电影人李国兴:从卖碟仔到影业大亨( 五 )

广州日报:你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转入内地发展,除了看到内地市场的发展潜力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李国兴:受家庭影响比较深。我出生在中国著名侨乡,当时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出去了,我父母都是很爱国的人,他们一直坚守在家乡。我是在内地念的书,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一直有回归家乡的愿望。

香港电影的娱乐性稍强,艺术性还有些欠缺。电影是一门艺术,一部电影能流传深远,除了娱乐性之外,还要经得时间的考验。所以,那时我感觉香港电影需要增添一些“后劲”,必须要溯源到更深更广的中国文化中去。

广州日报:你当时到内地发展,还鼓励许多香港导演“北上”?

李国兴:那时候,香港电影亟须进一步发展的动能,必须开拓更大的市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于是,我就鼓励香港导演到内地发展。我记得我最先“鼓动”的是马伟豪导演,还有一些一直跟我合作拍片的导演。

广州日报:香港导演到内地发展情况如何?

李国兴:有的不错,也有的水土不服。只有摆脱惯性思维,才能前进。现在内地很多导演想法都非常开阔,前段时间受到热捧的《流浪地球》,其实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题材,香港导演在思路方面可以再开阔一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