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期待金融更给力( 二 )

王学斌说,今年买农机也是找的农机融资租赁公司,交完首付金后,再分期偿还利息和租金。“先租后买,可以抢抓农时。现在种粮,离不开金融支持。”

青山起伏,橘林连绵。重庆三甲生态农业公司副经理蔡兴海穿梭在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的果林间,拂开枝叶,眉开眼笑:“瞧这沃柑长得多招人喜欢!”近些年,“爱媛38”“沃柑”“春见”等新品种行情走俏,三甲生态公司在双柏村流转1000多亩果园,实施规模化种植,“今年产量预计有200多万斤,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

蔡兴海说,果树种植投入大,前期起垄挖沟,平整土地,投入了上千万元。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又通过多家银行融资500万元左右,才补齐资金缺口。“种植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等到挂果了还要担心灾害天气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没有贷款、保险这些金融手段前头开路,后面兜底,农业规模化经营很难搞起来。”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服务“三农”可圈可点:

比如增设网点、“下沉”服务。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1万个,较2014年末的81397个增加50%多。2007—2017年,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面积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承保农作物品种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玉米和水稻等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