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期待金融更给力( 三 )

再如因地制宜、创新产品。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加强协作,将保险、信贷、期货等金融手段灵活组合,激活农村金融一池春水,激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潜力。

不过,与乡村振兴释放出的巨大需求相比,目前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

一是当前县域机构存贷比不高,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仍然存在。

“乡村振兴,首先要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目前在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城市虹吸效应,资金多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

“近年来农村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低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董希淼说。

二是农村一些领域的改革仍在摸索中,导致金融服务不能大胆跟进。江苏泰州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胡宏说,农村“两权”抵押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评估“两权”价值相应的标准和操作程序。在借款人出现经营风险、缺乏偿还能力时,可能会导致抵押物处置的困难,债权落实难。再比如,由于农业保险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征,加上不可预测因素多,预期收益低,部分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在赔付过程中,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理赔“打折”较多。

推荐阅读